书画评论
    为儒为僧又为道的八大山人(作者:张守涛)


     

    八大山人,生于一六二六年,卒于一七0五年。是受封于南昌的明宗室宁献王的第十世孙,名朱耷。是清代初期最有成就的书画家之一,他的画形象怪诞,用笔简练,冷酷逼人,独树一帜,对后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其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,八岁便能诗文,少年时即能悬腕作小楷,能治印,善丹青,曾娴举子业,为诸生。应该说其早年是个儒生。在他十九岁时明朝灭亡,南昌失陷。其曾一度隐姓埋名,流离失所,为示反清复明之决心,在其二十二岁时剃度为僧入奉新山。这一时期他常用的字号有:驴、驴屋、人屋、刃庵、传綮、雪个、个山等。其在新山讲经布道数年,后闻妻子,俱亡,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后继有人其决定娶妻育子,弃僧而还俗。还俗后为掩盖行迹,在南昌城南,寻定山桥畔古道场遗址,重修道院,名曰:“青云谱”,现院中“众妙之门”的四个石刻大字,就是其手书。并撰写了石刻楹联:“谈吐趣中皆合道,文辞妙处不离禅”。这时他的道号为朱道朗,又叫良月,破云樵者等,但其最常用的名子仍是八大山人。其在“青云谱”中,多交反清节义之士,为此曾被临州知县胡亦堂以索画为名,在其府邸中禁固了一年之久。后来还是八大山人以装疯卖傻的办法,才被释放。以后其将道院交给他人主持,又弃道为儒,这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。

    在古代画家中,既参道又信奉佛都的为数不少,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包容性的特色,但是真正出家的却为数不多。像八大这样剃度作了和尚又建观当了道士,最后又还俗为儒的却是太少见了。

    附图《孔雀图》画了两只并不漂亮拖着三支秃翎的孔雀,站立在一个园滑欲倒的顽石上。画的上端题了一首诗曰:“孔雀名花两竹屏,竹稍强半墨生成,如何了得论三耳,恰是逢春坐二更”。三耳应是指奴才为了更恭顺的听候主子的吩咐,长了三只耳朵;三支花翎的寓意就更直接的指向清朝廷“三眼花翎”的高官,“恰 是逢春坐二更”则形象描绘和讥讽了这些高官们巴结主子的丑态。八大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诗和画对异族统治表示反抗的,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选自《守涛说画》作者:张守涛

    上一篇:中国画创作中的几个问题(作者:张守涛)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 | 名家在线 | 香墨书院 | 书画资讯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

主     《世界家苑》杂志   世界华商书画院   文化部中乡协扶贫委艺术发展中心 联合主办:   全国老干部健康指导委员会书画院   国家老干部书画院  中报协《法治报道》法治文化    健康导报艺术名家 《世界家苑》艺术名家宣传推广委员会

           联合指定互联网发布载体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频道识别号: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: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
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:(京)字第04363

法律顾问:杨鸿飞  北京首联律师事务所主任